AI界“黑馬”DeepSeek令投資者看到了中國科技股的潛力。
近日,高盛表示,DeepSeek的崛起將為中概科技股帶來中長期價值重估的機會。其預計,在中性預期下,到2025年底,MSCI中國指數有望上漲14%,樂觀預期下該指數的漲幅有望飆升至28%。
更重要的是,當中國科技創新成果超出預期,在外資機構眼中,中國資產的“分量”開始增加。
2月以來,包括高盛、德意誌銀行、美國銀行在內,多家外資機構紛紛唱多中國資產。德意誌銀行直言:2025年,中國資產的表現將超越其他地區。美國銀行策略師團隊則建議做多中國股票。
蛇年春節前,國內初創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先後推出兩款開源大模型,其性能向領軍大模型看齊,且訓練、推理成本大幅降低,令海內外科技圈大為震撼。
全球資本也因此開始轉變對中國科技股的認知。
“中國的科技成就一直被投資者低估。DeepSeek推出後,證明了中國知識產權的價值。中國在高附加值領域的優勢以及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大。”德意誌銀行亞太區公司研究主管Peter Milliken表示。
高盛認為,DeepSeek的崛起,意味著AI行業的發展正從硬件基礎設施層向軟件應用層轉移,這一趨勢也為全球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尤其是中概科技股。
“AI的投資邏輯正在從硬件轉向軟件,MSCI中國指數在AI軟件的高暴露有望使其在短期內實現優秀表現,建議超配中概科技股,尤其是那些在AI應用層具有創新能力和市場優勢的公司。”高盛在報告中指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2025年,被外資重估的或許不隻是科技股。近期,多家外資機構建議投資者增持中國資產。
德意誌銀行表示,今年,全球投資者將認識到中國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競爭力優勢,中國股票的估值折價將消失,並且企業的盈利能力可能因政策提振而表現超預期。
德意誌銀行認為,2025年,中國資產的表現將超越其他地區。
美國銀行策略師團隊則預測,2025年初美國股市的持續上漲趨勢停止後,其全球市場領先地位將進一步減弱。同時,該團隊建議投資者做多中國股票。
此外,稍早之前,挪威政府全球養老基金首席執行官Nicolai Tangen在達沃斯論壇上談道,逆向投資者應拋售美國科技股和私募債,增持中國資產。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挪威政府全球養老基金持有的中國證券的市值較2023年底增加了72.41億美元。
歸根究底,外資機構之所以看好中國資產,是因為他們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充滿信心。
貝萊德基金多資產及量化投資總監、貝萊德增強基金經理王曉京表示,經過數年的轉型反彈期,中國經濟有望在新質生產力——特別是高科技製造領域取得初步成果,且經濟增速回升至良性循環,這一狀態不僅能吸納更多的勞動力,還能促進更大規模的經濟循環的形成。
“基於上述原因,並結合我們對長期溢價綜合模型的計算,我們對未來12—36個月的中期中國市場保持樂觀,看好中國股票和利率債。”王曉京說。
同時,王曉京還分析,從長期風險溢價模型角度來看,A股大中盤寬基長期投資性價比,高於近十年乃至近二十年中的大多數時間。
事實上,外資不隻是唱多中國資產,有關價值重估的交易已經啟動。
中航證券策略研究團隊分析,DeepSeek-R1模型發布至春節後三天,港股及美股中概股明顯跑贏全球市場,其中科技板塊領跑,恒生科技指數累計漲幅12.08%,納斯達克中國科技股累計漲幅14.16%;春節假期期間,A股休市,資金湧向港股及美股的中國資產。
聚焦A股市場本身,春節假期後,在AI行情的帶動下,市場情緒逐步回暖。2月7日,全部A股成交額接近2萬億元。
據民生證券牟一淩團隊測算,2025年2月5日—2月7日當周,個人投資情緒繼續處於曆史高位(99%曆史分位數),機構投資情緒繼續明顯上行;這種投資者情緒組合意味著市場階段或偏強走勢。
“值得注意的是,機構情緒經曆了較長時間的低位震蕩後終於迎來了明顯修複,且修複空間仍較大,疊加個人情緒的持續高漲,市場情緒迎來階段順風。”牟一淩團隊表示。
在此背景下,有機構判斷,A股春季攻勢有望開啟。
“今年1月市場延續回調,主要受強美元美債以及特朗普加征關稅預期的影響。展望2—3月,在特朗普關稅靴子落地的背景下,市場有望迎來春季攻勢。”策略分析師胡國鵬、袁稻雨表示。
中航證券策略研究團隊分析,本輪行情有望迎來主升浪。參考上一輪經驗,科特估行情或將重現並成為本輪行情主線之一。
此外,張繼強團隊判斷,考慮到兩大壓製因素緩解、Deepseek引發市場風險偏好修複,春季行情仍有延續的基底。
該團隊指出,市場話語權並未轉移,交易性資金熱度重回高位、賺錢效應回暖,對應主題板塊或仍有發揮空間。本輪行情的亮點在於外資參與度有所提升,但EPFR數據顯示當前以交易性外資為主,後續持續性仍有待觀察。
“盡管春節後三個交易日TMT板塊成交占比達到40%以上,但相較以往,本輪行情由國產大模型的突破性催化而驅動,同時也對AI應用側形成更明顯的輻射,包括端側的AI眼鏡以及等同樣催化頻出,疊加兩會前風險偏好提振等預期,科技板塊行情熱度有望延續,結構性機會仍相對明顯。”胡國鵬、袁稻雨表示。
基於“科技AI主題仍有望持續占優”的判斷,華創證券姚佩團隊認為,在DeepSeek事件催化下,後續應重點關注AI產業鏈及邊際變化,包括下遊具備數據閉環優勢(如智能座艙用戶行為數據),邊際成本銳減(AI下沉應用)的細分賽道,如AI+應用(AI+醫療、AI+消費、AI+教育等)、智能駕駛、機器人,以及上遊國產替代邏輯的硬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