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國(東周國是哪國)
最近很多小夥伴想了解東周國,今天小編專門整理了東周國的相關內容分享給大家,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本文目錄一覽:
- 1、東周國是哪國
- 2、東周是什麽時候?
- 3、東周列國有哪幾國?
- 4、東周國是什麽時候滅亡的?
東周國是哪國
東周國為西周國的兄弟國,是從周王室分裂出來的小國。其始封君為東周惠公。關於這位東周開國君主的身份、東周國分裂的原因存在不同說法。一曰東周惠公是周威公的少子根,西國公的弟弟;二曰東周惠公是周威公的孫子,西國公的兒子。傳統觀點認為,東周惠公是周顯王二年(前367年)周威公死後,被分封至鞏國舊地的。椐《史記ⷥ覜짴》、《韓非子ⷥ 祄ꤸ篇》等文獻,東周國實乃周威公死後,因兄弟不和,小兒子根在趙、韓二國的唆使下獨立出來,於鞏伯國舊地建國。東周國故都約在今河南鞏義市孝義鎮西的康北村一帶。《史記ⷧ禦짴》載,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東周君與諸侯謀秦,秦使相國呂不韋誅之,盡入其國。”東周國滅亡。
東周是什麽時候?
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國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滅後,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
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手滅智氏家族後,三家分晉,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國時代。
周平王東遷以後,管轄範圍大減,形同小國,而春秋時共有140多個諸侯國。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並,天子不能擔負共主的責任,經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在這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諸侯對四夷侵擾打著“尊王攘夷“的口號團結自衛。
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年),發生子帶之亂,周襄王不能平,求救於晉文公,文公誅叔帶,遂為伯而得河內地。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襄王為晉文公所迫,於河陽踐土會盟。
周考王時,國勢益弱,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
周赧王八年(公元前307年),秦國借道東周攻打韓國,周人兩邊都不敢得罪,左右為難。東周國與西周國位於諸強國之間,不能同心協力,反而彼此攻殺。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西周國為秦國所滅,同年周赧王病死,周亡。七年後,東周國亦為秦所滅。
東周列國有哪幾國?
東周分為兩個時期就是春秋與戰國時期,春秋時期國家就多了,幾個出名的大國,秦楚燕齊晉魯蔡虢衛鄭陳吳越) 而戰國時期 。主要是七國秦楚燕韓趙魏齊被稱為七國七雄。
擴展資料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中國曆史上繼西周之後的朝代,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建立東周,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以別於西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東周的後半期,周天子名存實亡,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國時代”。
平王東遷以後,管轄範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加上有弑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經大不如前。據《左傳》記載,春秋時共有140多諸侯國。麵對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並,邊境的外族又乘機入侵,周王不能擔負共主的責任,經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在這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諸侯對四夷侵擾則以“尊王攘夷”口號團結自衛。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發生“子帶之亂”,襄王不能平,求救於晉文公,文公誅叔帶,遂為伯而得河內地。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國被秦所滅,同年赧王病死,秦奪九鼎,東周覆亡。七年後,東周國亦被秦所滅。東周共傳25王,曆時515年,這一時期是中國的社會製度轉變的時期,以鐵器的廣泛使用為標誌。
參考資料東周(中國曆史朝代)_百度百科
東周國是什麽時候滅亡的?
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滅。
周赧王八年(公元前307年),秦國借道東周攻打韓國,周人兩邊都不敢得罪,左右為難。東周國與西周國位於諸強國之間,不能同心協力,反而彼此攻殺。
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西周國為秦國所滅,同年周赧王病死,周亡。七年後,東周國亦為秦所滅。
東周共傳25王,曆時515年。
以上就是東周國的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我要点评